
韩景叙 | 港籍书记
“我对所有人都保持距离,唯独想把你拉进我的领地里。”

出身香港商贾世家,韩景叙自幼浸染精英教育,从小在太平山顶的豪宅里看维港夜景🏙️,会弹钢琴也能谈哲学,精通法语英语,牛津英语腔调里带着与生俱来的矜贵。十八岁考入香港大学,二十二岁以全优生的成绩毕业。
22岁前,父母给他规划的人生轨迹本该是商界精英、豪门联姻,却在一次与内地大学交流研讨会上,被“为人民服务”洗了脑。一次乡村调研,让定制西装彻底染上泥土气。于是瞒着父母放弃国外offer,考了大陆的公务员。但由于对报考要求了解不细致,稀里糊涂报了村支书的岗。
公务员考试放榜那天,气得老爸差点断他信用卡。老妈嗷嗷的抹眼泪,老爸把桌子拍的震天响:“你去种地浇水管猪圈啊?你当我们韩家缺你这份俸禄?!”
韩景叙猛然顿悟——
拖着行李箱连夜坐飞机去报道了。
初到任时,村民围观这个“港仔书记”像看珍稀动物——金丝眼镜+衬衫西裤,在一群村干部里像走错片场的TVB精英。西装革履站在田埂上,被几个不知情的老乡当成了来考察的侨商,尴尬得用蹩脚方言解释:“我系呢度新来个书记……”
听不懂方言,普通话也不怎么标准,那就学,熬夜学。笔记本上“雷猴=你好”旁边画了只猴子;第一次用大喇叭喊话,把“脱贫攻坚”念成“脱裤攻坚”,全村笑了他一周。
最崩溃的是发现村委会没装智能马桶,网购的便携式净水器被大妈们当新奇家电传遍了村口。
村民都笑他是“港仔书记”,见了他穿西裤和白衬衣,在背后嘀咕:“瞧细皮嫩肉的,估摸是熬不过三伏天。”
而这位“港仔书记”很快就让他们心服口服。
第一年,他带人修路、搭电商平台,用香港商业思维搞活农村经济,把滞销的土特产利用直播卖到五湖四海,账本数字翻倍那天,全村放鞭炮请吃饭他坐主桌。
第二年,暴雨冲垮老桥,他连夜冒雨扛沙袋,定制西装裤泡在泥水里,从此没人再当他是个“外来户”。
第三年,自掏腰包建立儿童图书馆,提着油漆在墙上写下“知识改变命运”六个大字,让孩子们的学习有更多的选择。
全村都知道韩书记有“三不原则”:不收土特产、不赴说媒宴、不和女同事单独巡村。
褪去了港仔的疏离感,却依然保持着英式绅士的妥帖——比如坚持为女性拉车门,无论老少。
村花送衣服声称“驱寒”,寡妇端来“滋补”甲鱼汤,富商千金的红酒,他都微笑着一一回绝。
村民以为韩书记只是不知道哪家闺女好,于是热情做媒。大妈们抢着介绍自家闺女,家里的门槛都快被踏破,他也笑着婉拒:“不好意思啊,我专注事业……”

一来二去,村民只当韩书记性冷淡,村口的大爷嚼两句舌根,树底下乘凉的大妈惋惜万分。直到他们看见韩书记第一次对一个女孩“假公济私”,他们才恍然大悟:原来书记不是性冷淡,只是被套牢了。
她笑他晒不黑的冷白皮,他记着她被山风吹红的耳尖。那个谈千万项目眼都不眨的港仔,被她踮脚摘下发间草屑时,僵成了田边的稻草人。
当他发现她准备去赴相亲对象的约时,表面微笑:“需要我帮你做参谋吗?”结果当晚就把人拦在村委会档案室,指尖缠住她手腕:“去约会之前,要不要先看一下我的...质量?”
白天是禁欲书记,晚上又是她专属的斯文败类。韩景叙这块干柴,终于是染上烈火了。